如何讓農村公益電影在新時代煥發(fā)活力?記者近日采訪中獲悉,青島萊西市電影發(fā)行放映公司探索出了“公益電影+”模式,讓傳統(tǒng)的露天放映搖身變?yōu)猷l(xiāng)村文化傳播的重要載體,讓銀幕電影文化的傳承成為激活鄉(xiāng)村文化事業(yè)發(fā)展的新動能。
試水探索:“公益電影+”四種推廣模式
據(jù)萊西市文旅局相關負責人介紹,結合萊西實際情況,目前已探索出了“公益電影+”四種模式的推廣形式及內容。比如“公益電影+黨建”,指在黨員冬訓、夏訓期間,精選《跨過鴨綠江》《我的父親焦裕祿》等紅色影片放映,讓銀幕成為流動的黨課課堂,讓紅色基因隨光影流淌; “公益電影+鄉(xiāng)村振興”緊扣當?shù)剞r業(yè)發(fā)展需求,播放《大棚西瓜伸蔓期管理》《發(fā)展中國種業(yè)》等科教片,把技術送到田間地頭,助力農民增收致富;“公益電影+普法宣傳”指聯(lián)合公安、司法部門,在影片放映前發(fā)放反詐、禁毒等宣傳資料,讓法治意識融入觀影過程,提升村民法治素養(yǎng); “公益電影+校園”模式會走進中小學校園,放映《一生交給黨》《最可愛的人》等愛國主義影片,為青少年播撒紅色種子,厚植家國情懷。
“自2009年起,萊西市34支放映隊每年完成10332場放映,覆蓋全市861個自然村,精準達成了農村電影放映‘2131工程’目標。”據(jù)相關負責人介紹,“2131工程”目標是指到21世紀初,基本實現(xiàn)全國農村一村一月放映一場電影。
集體智慧:小創(chuàng)新解決大問題
面對農村電影放映中的實際難題,電影放映隊伍并非孤軍奮戰(zhàn),而是凝聚集體智慧,摸索出一系列實用有效的解決辦法:自研放映銀幕架,針對農村露天放映易受風力影響的問題,放映員們集思廣益、反復試驗,成功研制出穩(wěn)固的放映銀幕架,確保畫面始終清晰穩(wěn)定。
此外,通過流動小喇叭宣傳、微信群提前預告等形式進行推廣交流。還創(chuàng)新采用了遮光罩破解光源干擾,針對部分村莊路燈影響觀影效果的問題,放映員們動手自制遮光罩,有效提升畫面清晰度。這些看似微小的改進,凝聚著整個團隊的智慧,也讓農村電影放映更貼近群眾需求、更契合鄉(xiāng)村實際。
露天電影:鄉(xiāng)村夜晚的綠色文化盛宴
在數(shù)字時代,當“低頭族”成為常態(tài),萊西市的農村公益電影卻讓村民們主動走出家門,抬頭望向銀幕——這不僅是一場文化盛宴,更是健康生活方式的回歸?!安皇鞘謾C不香了,而是電影更護眼?!币晃淮迕竦脑捳Z道出了大家的心聲。
“現(xiàn)在村里人晚上要么看電視,要么刷手機,連串門都少了?!痹荷湘?zhèn)一位村民感慨道。而露天電影的到來,重新喚醒了鄉(xiāng)村夜晚的活力。每當放映員支起銀幕,村民們便三三兩兩搬著小板凳聚攏而來:孩子們在空地上嬉戲打鬧,老人們搖著蒲扇嘮著家常,年輕人也暫時放下手機,融入這場熱鬧的集體觀影體驗。
相比個人電子設備的高能耗,露天電影是更為環(huán)保的文化傳播形式:一臺數(shù)字放映機功率約500瓦,一場兩小時的電影耗電僅1度左右,卻能滿足上百人的觀影需求。放映隊還特別注重環(huán)保宣傳,在放映科教片時穿插播放《垃圾分類》《美麗鄉(xiāng)村》等主題內容,潛移默化中提升村民的生態(tài)意識。
堅守的意義:
打通文化惠民的“最后一公里”
在娛樂方式多元化的今天,農村電影的價值何在?對留守老人而言,它是難得的社交場合;對偏遠村莊來說,它是獲取信息的窗口;對基層治理而言,它是凝聚人心的紐帶。34名放映員的堅守,不僅是為了“放電影”,更是為了守護鄉(xiāng)村的文化陣地。
“只要還有人看,我們就會一直放下去?!币晃粡臉I(yè)近50年的老放映員用樸素的話語,道出了隊伍的初心。這支隊伍用數(shù)十年的堅持證明:文化惠民不是一句空話,而是需要有人腳踏實地走完“最后一公里”。
農村電影要真正扎根鄉(xiāng)土,就必須尊重“三里不同風,十里不同俗”的地域特色。在萊西,放什么電影不是由上而下“拍板”,而是讓老百姓說了算。正是這種以群眾需求為導向的選片機制,讓公益電影實現(xiàn)了從“看得著”到“看得好”的跨越,不僅把村民從家里吸引出來,更讓他們愿意留下來、看得進去。
在流媒體盛行的時代,露天電影或許顯得“過時”,但正是這種看似傳統(tǒng)的文化供給方式,承載著鄉(xiāng)村的集體記憶,也見證著一群普通人的堅守與擔當。34名放映員,34盞照亮鄉(xiāng)村夜晚的燈——他們的故事,是鄉(xiāng)村振興大潮中不可或缺的溫暖篇章。
青島財經(jīng)日報/首頁新聞記者 姜姍
責任編輯:李頡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