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是門大學問”
國內(nèi)首檔大學校長訪談節(jié)目
《大學問》
今日上線
第1期
由新華社記者李斌
對話清華大學校長邱勇
《大學問×清華大學》
訪談實錄
邱勇
記者:校長,首先祝賀今年清華大學建校110周年。我們都想探討這所學校蘊藏著怎樣的大學問?首先還是先請您從和這所學校的緣分說起。
邱勇:從1983年考上清華之后,一直沒有離開過清華大學。我想自己的發(fā)展,還是首先得益于在這所學校得到的教育。在清華這所學校,我們很強調(diào)這樣一種大局意識、團結合作的精神。無論是學術工作或是科技成果的應用,它都不可能也絕對不會是一個人的成績。
記者:您當校長六年了,您覺得我國高等教育的發(fā)展、高校的治理,蘊藏著怎樣的大學問?
邱勇:大學是一個教育機構,支撐教育屬性她實際上是兩個方面:就是她是文化機構,一定有文化創(chuàng)新,所以她在堅守的過程中,她不斷會有新的朝氣和活力,這是大學的文化屬性;大學同時又是個學術機構,追求學術的同時要尊重學術,這也是她的屬性。
大學要服務國家,要順應社會的需要,分析時代特點、社會環(huán)境、具體情況。更要把握、深刻地認識到學校自身的發(fā)展階段。大學當然與大學問有關,大學是一個匯聚大學者的地方,是一個產(chǎn)生大學問的地方。我想還要加一個“大”,培養(yǎng)大寫的人,能立得住、站得牢、全面發(fā)展的人。
記者:說起清華,我們就想到她是用庚子賠款建起來的一所學校,您是怎么看待清華的緣起,她意味著什么?
邱勇:1911年對清華人,我想是兩層含義:一層含義,清華由此誕生;第二層含義,中國那個時候處在國難當頭、民族危亡的時刻,所以清華這所學校,她在誕生之日起,她就貼上了一個特殊的標簽。這個標簽就是馮友蘭先生講的,“校史與國運,息息相關”。所以清華這所大學的出生證上,我們認為印上了這樣幾個字——“知恥圖強”。
記者:能說它是銘刻在清華身上的一種基因嗎?
邱勇:可以這樣講,自強是清華精神的基因。清華大學從1925年開始自己辦,我們叫“大學部”。1926年,清華大學校園第一個黨支部成立。一批清華的師生奔赴抗日前線。20世紀90年代,國家表彰了23位“兩彈一星”元勛,有14位是清華校友,反映了這樣一個學校,她一貫的一種追求和持續(xù)的育人理念和服務國家的一種精神品質(zhì)。
記者:那清華大學在110年歷史里面,她的育人特色是什么?
邱勇:第一還是全面發(fā)展與個性發(fā)展相結合。在2014年,清華大學提出價值塑造、能力培養(yǎng)、知識傳授“三位一體”的人才培養(yǎng)模式。2018年,通過幾年的實踐,全校師生討論,我們把這樣一種人才培養(yǎng)模式上升到一種教育理念。
價值塑造首先強調(diào)的還是立德樹人,我們把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價值觀放在首位,讓正確的價值觀引導同學們的人生發(fā)展。能力培養(yǎng)更看重的是,同學獲取知識、運用知識、創(chuàng)造知識的能力。第二個方面是促進自身成長的能力。第三,服務社會的能力。知識傳授它是兩個方面,首先談的還是合理的知識結構,更重要的,教育者必須要清醒地認識到,要重視個性差異并尊重個性差異。
記者:那這些理念的變化,能帶來我們在教學實踐上什么具體變化?
邱勇:可能你們也知道了,包括我們恢復“不會游泳,不讓畢業(yè)”,它是反映了我們的傳統(tǒng)精神,或者說一種教育理念:“體魄與人格并重”。
記者:真的有因為不會游泳沒有畢業(yè)的嗎?
邱勇:我們從2017年開始,到現(xiàn)在我們這一屆學生還沒畢業(yè)。到目前為止,有近3000人已經(jīng)通過了,或者是取得了免修資格。在歷史上,確實有同學因為游泳沒通過,延緩畢業(yè)。當然我們今年是第一屆,我希望他們都能過。
記者:除了恢復老校規(guī)以外,在學校的其他改革方面還有體現(xiàn)嗎?
邱勇:我們在2018年,開始建設一門本科生的必修課——寫作與溝通課。這門課實際上是跟我們學生的全面發(fā)展有關系,我們要求大量的閱讀、小班討論、寫作實踐。除了寫作溝通能力以外,要強化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批判性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
這是我們以前沒有的,我們希望這門課真正讓清華的同學有更全面的個人素質(zhì)和能力。
記者:清華是從2014年開始綜合改革,不知道這個改革效果怎么樣?
邱勇:清華大學在全國高校第一家啟動大學的綜合改革。7個方面,45項主要任務,現(xiàn)在回頭看,我們?nèi)客瓿伞8母镆欢ㄊ怯须y度的,否則不能稱之為改革。改革一定要解決問題,否則不可能有變化。
記者:那當時啃了哪些“硬骨頭”呢?
邱勇:第一項“硬骨頭”還是認識問題,因為改革一定會觸發(fā)爭論、引發(fā)矛盾,它是有阻力的。比如我們把教師隊伍的人事改革作為突破口。為什么?這是最難的。
第二,我們把教育教學改革作為改革的攻堅戰(zhàn),要持續(xù)地全體投入,把這樣一個教育教學工作干好。之后我們還有科研體制機制改革,資源管理、行政管理等等一系列的改革。
改革的成效如果簡單概述,我想是不是也可以用這幾句話來談,學校的辦學格局得到拓展,辦學質(zhì)量得到提升,辦學視野得到擴大,當然學校的影響,我們講社會影響力、國際影響力、國際聲譽也不斷地在提升。我想這些都與改革有關。
記者:清華究竟是達到了什么樣的模樣,什么樣的高度?
我們講清華的模樣是什么?就是一種奮進的姿態(tài)。我想2020年對任何一個國家、任何一個民族、任何一所大學、任何個人,都是一場嚴峻的考驗。清華大學在全世界高等教育領域率先推進在線教學,海內(nèi)外一樣,這里面要有技術支撐,更要有全體師生對教書育人職責的堅守。
清華成立18支科研突擊隊,在疫苗、抗體、檢測技術等諸多方面,取得了一批領先成果。
清華大學在理念、實踐兩個方面都走在前面。
記者:我們在調(diào)研過程中發(fā)現(xiàn)清華有一個叫“全球戰(zhàn)略”,是什么樣的勇氣,使我們敢于提出“全球戰(zhàn)略”?
邱勇:世界一流大學,她一定要有這種視野、擔當、胸懷,走向世界,而這不是個簡單的跟隨。走向的過程,我們在提升,我們在學習,我們在接近,我們也在努力保持我們的特色,并在相應的領域發(fā)揮引領和領導作用。
記者:我們還是想回到最初那個問題,在您心目中,“清華”二字意味著什么?
邱勇:清華對我來講,就是一種溫暖的家的感覺,是人生成長的這樣一個舞臺?!扒迦A”二字有特殊含義。唐朝著名的文學家,也是政治家張九齡,他有這樣的詩句:“清華兩輝映,閑步亦窺臨”。
“清華”兩個字,“清”是一種純潔安詳?shù)臓顟B(tài),校園一定是純潔安詳?shù)牡胤?,她是產(chǎn)生思想的地方,是靈魂聚集的地方,她一定要有“清”的環(huán)境;“華”是什么?茂盛、希望,它反映了一種生命的狀態(tài)。我們可以把個體的、有限的生命,與這樣一所偉大的學校聯(lián)系在一起,這就是清華。
記者:現(xiàn)在值此110周年之際,您對青年的期待是什么?
邱勇:中國當下和未來一段時間,依然處在重要的戰(zhàn)略機遇期。我想國家的戰(zhàn)略機遇期,就是一所大學發(fā)展的最好時期,也是我們個人尤其是年輕人成長的最好的時期。
機遇是靠我們努力爭取得來的,靠我們的學習,靠我們的辛勤付出,靠我們的拼搏,靠我們的實踐,靠我們的貢獻,你才能做到不負時代,從而你抓住了人生的機遇。他們比我們擁有一個更大的人生舞臺。
來源:新華社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