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財經(jīng)日報/青島財經(jīng)網(wǎng)記者 王澤佩
2016“嶗山論道”祈福音樂會將于6月11日晚19:30在青島大劇院音樂廳舉行。本次祈福音樂會特邀著名道教音樂研究家劉紅教授作為總策劃,有代表中國道樂最高水平的道樂團—上海城隍廟道樂團與蘇州姑蘇仙樂團的精彩演出,同時演出的還有嶗山道樂團和青島市歌舞劇院民族樂團。祈福音樂會將通過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相結合的方式,融入道教文化中的儀式儀規(guī)、舞蹈、音樂等基本元素,使音樂會呈現(xiàn)出一種新穎獨特的意蘊,展現(xiàn)出道家音樂的獨特魅力,將給大家呈現(xiàn)一場道教文化演藝視覺與聽覺的精彩盛宴。
劉紅教授是哲學(民族音樂學)博士,香港中文大學博士后。曾任教于武漢音樂學院、美國舊金山市立大學等院校,兼任國立華僑大學宗教文化研究所、香港中文大學、山東師范大學等多間院校之客座、兼職教授?,F(xiàn)任上海音樂學院音樂學系教授,上海音樂學院“中國儀式音樂研究中心”研究員。自2001年起,劉紅教授作為總導演,每年統(tǒng)籌策劃在香港、臺北、新加坡及內(nèi)地舉辦由海內(nèi)外眾多團體參演的“道教音樂匯演”,并擔任節(jié)目主持人。受邀在中央電視臺、中國國際廣播電臺、香港電臺等媒體擔任嘉賓、主持人。
演出曲目單
1.龍騰虎躍 上海城隍廟道樂團
2.長空風靜月華明 上海城隍廟道樂團
3.南清宮 嶗山道樂團
4.白鶴飛 嶗山道樂團
5.道韻 嶗山道樂團
6.銀燭光耀紅 上海城隍廟道樂團
7.香花燈 上海城隍廟道樂團
8.絲綢之路 青島市歌舞劇院民族樂團
9.我的祖國 青島市歌舞劇院民族樂團
10.碧桃花 蘇州姑蘇仙樂團
11.玉皇頌 蘇州姑蘇仙樂團
12.將軍令 蘇州姑蘇仙樂團
道樂團介紹
代表中國道樂最高水平—【上海城隍廟道樂團】
上海城隍廟道樂團成立于2003年,現(xiàn)有人員30余名,由吉宏忠道長任團長,陳大燦先生擔任藝術總監(jiān)。在各級領導關心支持下,在上海音樂學院民樂系的培訓輔導下,樂團演奏水平取得長足進步,藝術素養(yǎng)不斷提高。目前,樂團聲部齊全,既能演奏道教樂曲,也能演奏傳統(tǒng)民族音樂,樂團曾榮獲長三角地區(qū)民族音樂匯演和上海市民文化節(jié)民族器樂比賽金獎。多次參加“道教音樂匯演”并出訪海外多國及港澳。2008年應英國倫敦大學亞非學院邀請,赴英參加首屆道教文化藝術節(jié)音樂演出,將上海道教音樂這一中華文化瑰寶弘揚到國外,受到西方人士熱烈歡迎。2012年應日本大阪府日中友好協(xié)會的邀請,道樂團赴日開展文化交流活動,在日本舉行了兩場道教音樂演出,贏得日本觀眾熱烈好評,展示了博大精深的道教文化,。
代表中國道樂最高水平—【蘇州姑蘇仙樂團】
以蘇州玄妙觀為代表的蘇州道教音樂歷史悠久,初創(chuàng)時就繼承了古代“巫以歌舞降神”的遺風,并不斷吸取帝王廟堂儀典和民族祀禮及宮廷音樂,形成了以表達神仙信仰為主要內(nèi)容的宗教音樂,被譽為姑蘇仙樂。它與道教齋醮儀式渾為一體——音樂幫助了醮儀,醮儀體現(xiàn)了音樂的內(nèi)涵,從而使醮壇形成豐富多彩的不同氛圍。蘇州道教屬正一派,又以正一派“文班”擅長道教音樂著稱,在其長期發(fā)展過程中,多方吸收了如昆曲、宣卷、吳歌、絲竹、十番等吳地戲曲和民間音樂的營養(yǎng),形成了它在全國正一派道教音樂中獨樹一幟的風格,成為中國傳統(tǒng)音樂中的一朵奇葩。2006年5月,蘇州道教音樂被列為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代表作名錄。
姑蘇仙樂團成立于二十世紀八十年代末,現(xiàn)有演職人員30人。長期以來,在老道長的口傳心授下,仙樂團對蘇州道教音樂的保護、繼承和弘揚做了大量工作,積累了較多的傳統(tǒng)曲目。為蘇州道教音樂的傳承和發(fā)展發(fā)揮了重要的作用。曾先后應邀赴英國、比利時、新加坡、香港、臺灣、澳門等國家和地區(qū)巡回演出,獲得了各界人士的高度評價,姑蘇仙樂團也因精湛的表演而享譽海內(nèi)外。
【嶗山道樂團】
嶗山道教音樂,上啟后漢,貫通古今。2006年,嶗山太清宮道樂團成立,由太清宮道長、居士和青島大學藝術學院民樂系學生等組成,作為太清宮重大宗教活動和禮賓接待的文化展示。2014年,嶗山道樂團以青島市歌舞劇院民族樂團藝術家和嶗山太清宮道長聯(lián)合組成。演奏樂曲“嶗山道韻”是在嶗山道教音樂文化遺產(chǎn)基礎上,由當代民族音樂藝術家、中央民族樂團國家一級作曲趙東升先生配器編創(chuàng)而成。
【青島市歌舞劇院民族樂團】
青島市歌舞劇院民族樂團成立于1998年,歷經(jīng)十八載磨礪,勤奮不輟,羽翼漸豐。樂團先后舉辦了華天之聲、青島之夏、櫻之春、校園之聲、經(jīng)典電影名曲民族視聽、盛世和諧梵唄等一系列形式多樣的民族音樂會。樂團多次出訪德國、英國、法國、俄羅斯、日本、韓國等國家和地區(qū),期間,樂團赴韓國大邱參加韓國國際鼓樂展演,榮獲韓國24國鼓樂展演銀獎;應邀參加歐洲著名的德國帕德伯恩圣樂節(jié),精湛的演出博得國際友人的雷鳴般掌聲,德國數(shù)十家媒體對樂團此次出訪演出給予了跟蹤報道,演出得到帕德伯恩市長的親切接待,此次演出為宣傳弘揚中國民族藝術作出了積極地貢獻,演出取得了巨大成功。
演出曲目介紹
【龍騰虎躍】此曲是以山西民間器樂曲牌【撩單子】的音調為主要素材進行改編創(chuàng)作的,是一首鼓樂曲,表現(xiàn)的是歡慶熱烈節(jié)日的場面。上海城隍廟道教樂團周東進等四位年輕道長,經(jīng)過長期埋頭刻苦練習道教鼓技,在2015年第一屆上海市市民文化節(jié)的民族器樂比賽中,城隍廟道教樂團以《龍騰虎躍》一曲參賽,榮獲全市金獎第一名。
【長空風靜月華明】曲目選自于道教科儀“煉度”中多層次的唱腔,具有濃郁的江南地方風格和特點。朱潤福先生經(jīng)過整理和編配,藝術的表現(xiàn)了上海道教音樂中聲腔化特色,更具深入其境的感受。
【南清宮】“諸天花雨笑,瑤臺月露清。” 【南清宮】是道家法事上香和道場的過場音樂,該曲仿佛天樂盈空,由遠及近,宛如月華披灑,自上而下。音節(jié)鏗鏘,氣度從容,神韻聚發(fā),自然非凡。其聲,賞心悅耳,其韻,回味無窮。
【白鶴飛】白鶴是道教的吉祥飛禽,代表心性祥和及飄逸自然。道教崇尚尊道貴生,教徒信守教理,奉行教條,追求清修以達超凡入圣。到此境界時,仙鶴來迎飛升謁真。此曲表達道教徒飄然灑脫的脫俗境界。
【道韻】取塵清洞慧,清靜悠遠之意作為曲名。配合民樂伴奏,嶗山太清宮眾道友以道教傳統(tǒng)本真自然之吟誦方式高哦低吟,韻聲中,既有道教叢林“十方韻”的風范,又有本地“嶗山韻”的神采。特色鮮明,道韻十足。
【銀燭光耀紅】出身于上海道教世家的已故中國電影樂團笛子演奏家朱潤福老先生,為上海道教所編配的一首在道教法事“請聖”中演奏的道曲。音樂表現(xiàn)了莊嚴、肅穆的氣氛,曲調動聽又有雍容優(yōu)美之感。
【香花燈】道教的燈科儀很多,簡稱“燈儀”。燈儀,是以燈作為法器的科儀。它能“上照諸天,下照諸地,八方九夜,并見光明。”此曲以燈儀中的[香花請]及道教音樂中的嗩吶曲牌[大開門]為素材,由作曲家傅沛華改編創(chuàng)作而成。
【絲綢之路】青年作曲家姜瑩以西漢年代開辟的古絲綢之路為題材創(chuàng)作的民族管弦樂《絲綢之路》,既有幽幽懷古之情,更有著展望未來的寬廣胸懷,是一部聽之使人浮想聯(lián)翩、催人奮進的民族音樂作品。
【我的祖國】原本是電影《上甘嶺》中的一首插曲,由喬羽作詞,劉熾作曲,郭蘭英演唱。樸素、親切的歌詞,優(yōu)美動聽的旋律,質樸真摯的演唱,深切地表達了抗美援朝戰(zhàn)士濃烈的愛國情懷,以及對祖國、對家鄉(xiāng)的無限熱愛和勇敢戰(zhàn)斗的英雄主義氣概。該作品問世半個多世紀以來,被改編成不同版本頻繁出現(xiàn)在藝術舞臺,不絕于耳,百聽不厭,久唱不衰。
【碧桃花】俗稱“吹打”,由多首“笛曲”和中、快兩個“鼓段”組合而成,屬“散套”。是蘇州道教音樂中用堂鼓演奏“鼓段”的代表性曲目之一。“古觀夜雨洗輕塵,郁色從中輕煙痕,玄妙道人今何在?碧桃花開氣長存!”樂曲描繪了玄妙古觀“香煙繚繞,碧桃花開”的意境,表達了道教徒對清靜無為的追求和神仙境界的向往。
【玉皇頌】“九天之上,謂之大羅。玉京金闕,云層峨峨。中有天帝,仁慈惠和……。”該韻曲歌頌了天宮金闕之圣境,贊美了玉皇之仁慈,表達了道教徒對玉皇大帝的尊崇。
【將軍令】樂曲表現(xiàn)了古代軍隊“將軍升帳”、“士兵出征”、“凱旋歸來”等情景。整首樂曲宏偉壯麗,氣勢磅礴。道教應用此曲于演醮法事中,以烘托召神遣將、鎮(zhèn)壓邪魔的威嚴場面。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