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日,青版財經(jīng)小記者城陽心宇站的小記者迎來了安丘研學的第二日活動。
清晨,陽光輕柔地灑在青版財經(jīng)小記者安丘百泉禾墅農場戶外營地研學基地,喚醒了沉浸在夢鄉(xiāng)中的小記者。他們迅速整理好行裝,帶著滿滿的期待,集合奔赴今日的第一站——城頂山生態(tài)旅游區(qū)。
小記者合影留念。
大巴車沿著蜿蜒曲折的山路前行,小記者的目光被窗外的景色緊緊吸引。連綿起伏的山巒郁郁蔥蔥,茂密的植被像是給大地鋪上了一層厚厚的綠毯。山間云霧繚繞,如夢如幻,仿佛一幅詩意的水墨畫。隨著車輛的深入,城頂山的輪廓逐漸清晰,一股神秘而古老的氣息撲面而來。
小記者參觀觀松臺。
抵達景區(qū)后,小記者稍作休整,便在景區(qū)主任呂金凱的帶領下,向著觀松臺進發(fā)。觀松臺的景色讓小記者驚嘆不已。漫山遍野的松樹在微風中輕輕搖曳,松濤陣陣,仿佛是大自然奏響的美妙樂章。呂金凱主任介紹道:“城頂山的松樹種類繁多,形態(tài)各異,每一棵都有著獨特的韻味?!毙∮浾呒娂娔贸鱿鄼C,記錄下這壯觀的景色。
有近2500年歷史的銀杏樹。
繼續(xù)前行,兩棵高大無比的銀杏樹出現(xiàn)在眾人眼前。它們就像兩位忠誠的衛(wèi)士,靜靜地守護著這片土地。呂金凱主任向小記者介紹道:“這兩棵銀杏樹可不簡單,它們是公冶長與孔子夫婦親手栽種的,至今已有近2500年的歷史了!”小記者圍在銀杏樹旁,仰頭望著那高聳入云的樹冠,眼中充滿了敬畏。陽光透過枝葉的縫隙灑下,形成一片片斑駁的光影。此時,微風拂過,銀杏葉沙沙作響,仿佛在訴說著那些古老而動人的故事。
小記者參觀公冶祠。
懷著對歷史的敬畏之心,小記者踏入了公冶祠。公冶祠內古樸典雅,青磚灰瓦、雕花木窗,每一處細節(jié)都散發(fā)著濃厚的歷史氣息。呂金凱主任邊走邊給小記者講解:“公冶長是孔子的女婿,他自幼聰慧好學,知識淵博,傳說還能聽懂鳥語??鬃映3Ec他在這里探討學問,交流思想?!毙∮浾哒J真聆聽著,仿佛穿越時空,看到了當年公冶長與孔子論道的場景。
小記者參觀書院圣境。
小記者參觀青云寺。
青云寺紅墻金瓦,莊嚴肅穆。寺內香煙裊裊,佛音陣陣,讓人的內心瞬間平靜下來。講解老師為小記者介紹了青云寺的歷史變遷和建筑特色。小記者一邊聆聽,一邊仔細觀察著寺廟的每一處建筑,感受著宗教文化的獨特魅力。
隨后,小記者滿懷期待地走進果蔬種植家庭農場,開啟一場與香甜李子和桃的邂逅。一踏入果園,小記者就被眼前的景象吸引住了。繁茂的李子樹與桃樹錯落有致,枝葉相互交疊,織成一片生機盎然的綠色穹頂。
小記者在摘李子。
農場的工作人員熱情地迎接了小記者,并向他們介紹了李子和桃子的生長周期、施肥管理以及采摘的小竅門。小記者迫不及待開始采摘。
小記者在摘挑子。
品嘗美味的桃子。
一位小記者拿起自己摘的果實,先湊到鼻尖聞了聞,然后小心翼翼地咬下一口——李子的汁水瞬間在舌尖爆開,甜中帶著一絲恰到好處的酸,清爽得讓人瞇起眼睛。水蜜桃則軟糯多汁,果肉香甜得像蜜一樣, “這個桃子也太好吃了!” 一位小記者一邊吸著果汁一邊喊。歡聲笑語裹著果香,在果園的上空久久回蕩。
下午的非遺剪紙體驗環(huán)節(jié)同樣熱鬧非凡。此環(huán)節(jié)由畢清花老師授課,她是青島市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保護傳承發(fā)展促進會副會長、青島市翰林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研究院研究員,6歲起跟隨奶奶學習剪紙和虎頭帽制作,在傳統(tǒng)剪紙和民間布藝領域有深入研究。
非遺剪紙體驗活動現(xiàn)場
一張普通的紅紙,在畢老師的手中,經(jīng)過折疊、裁剪,瞬間變成了精美的“春”字圖案。小記者在畢老師的教導下,學習了基本的剪紙技巧,從簡單的形狀剪起,逐漸創(chuàng)作出屬于自己的剪紙作品。當他們展開自己親手剪出的作品時,臉上洋溢著自豪的笑容。
小記者展示自己的剪紙作品。
在返程的大巴車上,小記者依然沉浸在今日的歡樂與收獲中。他們相互分享著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想,有的小記者說:“今天了解了公冶長的故事,讓我對古代文化有了更深的興趣。”還有的小記者說:“親手采摘水果的感覺太棒了,我體會到了勞動的快樂和收獲的喜悅?!边@次安丘研學第二日的旅程,讓小記者在探尋文化根脈的過程中,增長了知識,開闊了視野;在暢享采摘樂趣的同時,鍛煉了動手能力,培養(yǎng)了團隊合作精神。相信這段難忘的經(jīng)歷,將永遠留在他們的記憶深處,成為他們成長道路上的寶貴財富。
青島財經(jīng)日報/首頁新聞記者 盛軍
責任編輯:李頡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