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不只是讀著一個故事,而是讀著作者一生中的一段時光。”11月1日晚上7點,明閱島閱讀分享會特邀青島新聞廣播“前沿快遞”主持人萌萌與讀者共同分享了被譽為華語世界首席身心靈暢銷書作家張德芬的暢銷書《遇見未知的自己》。
伴隨著克萊德曼的鋼琴曲,分享會座無虛席。思緒跟隨著書本中的一個個故事,參與分享會的讀者們積極地訴說著自己的困惑,分享著身邊的故事。
讀書分享會從閱讀書本中的故事“冬天的雨夜,在荒郊野外的山區(qū),一個沒有手機、沒有汽油的孤單女人”開始。
若菱,自名校畢業(yè),擁有令人羨慕的工作,但心中卻不時的自問:為什么我不能擁有想要的生活?為什么我不快樂?我該如何當自己生命的主人? 在一個下雨的冬夜,若菱巧遇一名智慧老者,在與智者數(shù)度交談的過程中,她漸漸填補不快樂、挫敗的心靈缺口,尋回最真實勇敢的自我……
“為什么我不能擁有想要的生活”、“為什么我不快樂”等等,這也許是我們每天都可能遭遇到的種種事情,借由此,分享會幫助讀者認識主宰自己的人生模式如何形成,又如何在操控著我們的身心。告訴我們怎樣才能從思想、情緒和身體的桎梏中解脫出來,活出自己想要的人生,找回原本真實、快樂的自己。
閱讀分享會座無虛席
主持人萌萌與讀者分享讀書感悟
讀者認真傾聽
一名讀者為大家閱讀精彩段落
精彩論點:
①其實不管你追求什么,最終你追求的只是“愛,喜悅與和平”。
我們到底想要什么,我們到底在追求什么?如果如果這樣問,也許大多數(shù)的人會回答,每個人都在追求財富,權(quán)利,健康,愛和快樂。其實,我們?nèi)怂惺芸嗟母淳褪莵碜杂诓磺宄约菏钦l,而盲目地去攀附、追求那些不能代表我們的東西。
我為什么常常不快樂,是因為我在盲目追求。
我為什么常常不快樂,是因為我失落了真實的自己。
②外面沒有別人,只有你自己。
你不是你的工作,你不是你的表現(xiàn),你不是你的成功,也不是你的失敗。這些外在的東西,絲毫動搖不到你那個內(nèi)在的真我,看清楚小我的虛假認同。
你知道嗎?天底下只有三種事:老天的事,你的事,他人的事。
所有的人事物都是你內(nèi)在的投射,就像鏡子一樣反映著你的內(nèi)在。當外境有任何東西觸動你的時候要往內(nèi)看。看看自己哪個地方的舊傷又被觸碰了,看看自己有哪些陰影還沒有整理好。不要浪費能量在哪些外在的、不可改變的、不可抗拒的東西上。先在內(nèi)在層面做一個調(diào)和整理,然后在集中精力去應付外在可以改變的部分。
所有發(fā)生在我們身上的事件都是一個經(jīng)過仔細包裝的禮物。只要我們愿意面對它有時候有點丑惡的包裝,帶著耐心和勇氣一點一點地拆開包裝的話,我們會驚喜地看到里面珍藏的禮物。
③我是我的身體?我是我的靈魂?
我有一副身體,但我并非自己的身體。我可以看見并感覺到我的身體,然而凡是可以被看見以及被感覺到的,并不是真正的觀者。我的身體也許疲憊或興奮,生病或健康、沉重或輕松,也可能焦慮或平靜,但這與內(nèi)在的真我全然無關(guān)。我有一副身體,但我并非自己的身體。
我有欲望,但我并非自己的欲望。我能知曉我的欲望,然而那可以被知曉的,并不是真正的知者。欲望來來去去,卻影響不到內(nèi)在的我。我有欲望,但我并非自己的欲望。
我有情緒,但我并非自己的情緒。我能覺察出我的情緒,然而凡是可以被覺察的,并不是真正的覺者。情緒反反復復,卻影響不到內(nèi)在的我。我有情緒,但我并非自己的情緒。
我有思想,但我并非自己的思想。我可以看見與知曉自己的思想,然而那可以被知曉的并不是真正的知者。思想來來去去,卻影響不了內(nèi)在的我。我有思想,但我并非自己的思想。
我就是那僅存的純粹的覺知,是所有思想、情緒、感覺與知覺的見證。(陳晴)
請輸入驗證碼